我國已經全面確立了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落實“雙碳”目標,電力行業任務重、責任大,發展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為電力行業的時代使命。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將呈現如下特征:
一、分布式資源快速增加,配電、用電形態發生巨大變化。
二、負荷側實現廣泛而深度的供需互動。
三、超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系統面臨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電力、電量平衡壓力大。
四、大量電力電子設備入網,系統慣量大幅降低,安全穩定運行面臨巨大挑戰。
五、氫能、儲能、可控核聚變等新技術有望實現突破,并規;瘧玫诫娏ο到y,從而革新現有電網形態。
新型電力系統的上述特征既給電力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給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時,除了挖掘能源領域本身的技術潛力外,非常有必要博采其他領域的先進技術。
當前,學術界和工業界高度重視電力系統中海量數據的價值,正積極探索基于數據驅動的新模型和新方法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未來,隨著“數字新基建”的開展,電力系統的數據量和數據價值將進一步提升,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數據科學與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必將極大促進電力系統的發展,這將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數據驅動,助力破解新型電力系統“雙高”難題。
在規劃層面,數據驅動的規劃技術可以考慮多維復雜因素,與實際模型相結合,使規劃更具科學性。在運行層面,基于數據的分析技術,可以提高新能源電站的“可觀、可測、可控”水平,有助于解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電力和電量平衡問題,提高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與基于物理模型的電力系統安全防護體系結合,數據驅動技術可以提高控制保護對低慣量系統的適應性,有助于解決新型電力系統中大量電力電子設備帶來的安全穩定控制隱患。基于圖像識別的故障診斷技術等的智能運維技術將進一步發展,在節省更多人才和物力的同時,增加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的感知能力,提高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電力系統的數字化建設,可以增加數據資源的復用和減少管理成本,為打破電力企業內部的壁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另外,數字化營業廳的建設也將節省大量人力成本,提升電力企業對終端用戶的服務水平。以數據共享共通為核心構建共享開放的電力交易平臺,可以減少市場信息差,有利于市場出清結果回歸電力的商品價值。同時,也提高了零售端的分布式電源和需求響應參與市場的積極性,進一步釋放需求側的活力。電網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壟斷性。電力系統的數字化建設可以通過公開部分非密數據以提高電網運營的透明度,增加電網上下游企業參與電力業務的公平性。
總之,借助數字新基建的東風,通過電力系統的數字化建設,以及海量數據對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水平的賦能,以數據為紐帶的低碳電力產業生態,必將促進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增添強大動力。
本文鏈接:
http://www.twwwist.com/content/?498.html